大唐西市董事长吕建中对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思考
大唐西市董事长吕建中对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思考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大唐西市是目前唯一能够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遗址,是大唐帝国繁荣昌盛的历史左证。2001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由民营企业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建设“西市遗址恢复改造项目”。
两年前,大唐西市恢复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大部分完工,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古玩城、金市广场、大型超市、3D影院以及大唐西市艺术馆和国际展览馆等相继向市民开放,形成了一个以唐文化为特色、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大唐西市相关产业项目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公益性文化项目也风生水起,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
最近,记者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对大唐西市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采访,收获颇丰,尤其对民营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起到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民营企业自觉担当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
唐长安西市遗址是在一项城市改造项目实施中被发现的,最初只是发现了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这一珍贵历史资源,实施项目开发的大唐西市文化公司在发现遗址后,主动变更规划设计,放弃了原来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规划方案,邀请文博考古界权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安家瑶先生带队,对西市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发掘。三个多月后,唐长安城西市“东北十字街”遗迹,石涵、唐井、作坊、车辙……一件件珍贵的遗迹遗存浮出水面。
“房子可以明天盖、路可以明天修,但是保护遗址、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从今天开始。”大唐西市公司董事长吕建中执着地秉持这一理念。
为了保护西市遗址这一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大唐西市公司按照“原样封存、原地保护、原物展示”的方针,投资3.2亿元,建设了3.5万平方米具有遗址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并邀请文物系统的专业人才负责文物、遗址的保护、展示、研究和运营工作,堪称民营企业主动出资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的首例成功典范。
多年来,大唐西市公司用务实的工作履行着社会责任,彰显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让更多人认知到他们的远见卓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唐西市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赋予现代商贸历史文化新的内涵,从而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项目的文化质量。2010年10月,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被列为陕西省大遗址保护五大实践模式之一。同年12月,大唐西市被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美国TK亚洲古物公司总裁迈克在参观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后表示:“真没想到大唐西市博物馆是一家由民营企业兴建的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藏品一流,是全世界设计最好、最能体现现代遗址保护与文化展示理念、最人性化的博物馆之一。”
二、发挥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创新多元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运营模式
大唐西市公司发挥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的优势,在精心建设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的同时,围绕遗址类文物做文章,先后开发了丝绸之路风情街、国际古玩城,精品百货超市、艺术馆、电影城、国际展览馆、人文古韵住宅等多种业态,形成集旅游、会展、影视、展览、娱乐休闲、文化艺术品交易、民俗文化展示、艺术交流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产业格局,将西市的历史与文化转化为人们可以“感受、消费、体验”的文化产品,走上了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路子。
两年多来,大唐西市利用大唐西市博物馆、金市广场、大唐西市艺术馆和国际展览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开展了各类文物展、书画展、摄影展、丝路风情演出等经常性的展览展示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民企承办”会展经济的新路子。特别是每年一届的由国家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主办的“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西部12省区的近200家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先后在大唐西市进行展演、展示和交流。这项盛会已成为陕西省首次由民营企业承办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也是西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亮点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
大唐西市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景观、一个旅游热点和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区,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展示和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能够安排近三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能给国家和地方贡献五到六亿元的税收。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视察大唐西市时表示,“大唐西市的建成至少使来西安的游客多逗留半天到一天”。仅此一项,大唐西市每年就可为西安带来旅游业相关收益约六个亿。
三、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创造的收益,带动公益性的文化项目开发
大唐西市通过直接保护文化遗址提升文物的社会价值,又通过多元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之后则以服务民生为导向,开展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和休闲活动,为区域公共文化事业贡献力量,既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反过来为其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唐西市公司结合现代社会消费特点,集合多元化的丰富商业形态,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起西安最成功的城市综合体之一。其中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已成为外地来陕游客了解西安历史的重要景点。近万平方米的金市广场已成为周边市民晨练休闲、自娱自乐的优选之地。从2010年春节起,大唐西市每年投资2000多万元举办一系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已成功举办的两届 “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使这一品牌跻身国内三大庙会品牌行列,总计接待游客228万人次,为老百姓度过年味浓郁的春节提供了一个好去处,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说:“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将公益性质的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大唐西市的每一个空间,吸引更多的中外客人来陕西、来西安观光旅游,让更多的客人把大唐西市作为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旅游观光的目的地和平台,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大唐西市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的发展,为全国民营文化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和谐共赢创造了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样本。
四、对大唐西市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思考
1、大唐西市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探索,显现出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潜力和前景,丰富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从大唐西市实现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共赢的实践看,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极具现实的可行性。大唐西市的模式可以复制,可以在全国推广,可以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种经验的借鉴。在实践中,对民营文化企业只要引导得当,扶持有度,完全可以让他们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政府对能够通过文化产业大发展自觉为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作贡献的民营企业应予以必要的扶持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具备资源、创意、人才、政策、资金五大要素。其中,有三大要素需要政府来调控。首先是政策;其次是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应该一视同仁地来进行合理配置;第三是资金,文化产业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在培育期和发展期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从资金和融资方面予以扶持。政府对于不同的文化产业,要有不同的支持办法和扶持政策。比如,对处于发展期和成长期的民营文化产业项目,可以考虑在用地和城市配套费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在文化产业项目的初始阶段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要建立扶持民营文化产业和大型会展活动的长效机制,建立起一套评价、认证体系,通过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民营企业的具体操作,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之长期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基地化,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使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落到实处。
3、民营文化企业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也要开拓发展思路,创新商业模式,发掘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企业是市场主体,要向开拓市场要效益,在市场的发展中提高自身素质,壮大企业实力。要向管理创新要效益,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通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市场份额。要向技术创新要效益,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承担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政府提供税收的经济责任,更要承担起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扶贫济困、热心公益特别是创造就业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社会责任,使企业始终保持良性发展的态势。
两年前,大唐西市恢复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大部分完工,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古玩城、金市广场、大型超市、3D影院以及大唐西市艺术馆和国际展览馆等相继向市民开放,形成了一个以唐文化为特色、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大唐西市相关产业项目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公益性文化项目也风生水起,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
最近,记者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对大唐西市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采访,收获颇丰,尤其对民营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起到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民营企业自觉担当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
唐长安西市遗址是在一项城市改造项目实施中被发现的,最初只是发现了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这一珍贵历史资源,实施项目开发的大唐西市文化公司在发现遗址后,主动变更规划设计,放弃了原来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规划方案,邀请文博考古界权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安家瑶先生带队,对西市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发掘。三个多月后,唐长安城西市“东北十字街”遗迹,石涵、唐井、作坊、车辙……一件件珍贵的遗迹遗存浮出水面。
“房子可以明天盖、路可以明天修,但是保护遗址、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从今天开始。”大唐西市公司董事长吕建中执着地秉持这一理念。
为了保护西市遗址这一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大唐西市公司按照“原样封存、原地保护、原物展示”的方针,投资3.2亿元,建设了3.5万平方米具有遗址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并邀请文物系统的专业人才负责文物、遗址的保护、展示、研究和运营工作,堪称民营企业主动出资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的首例成功典范。
多年来,大唐西市公司用务实的工作履行着社会责任,彰显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让更多人认知到他们的远见卓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唐西市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赋予现代商贸历史文化新的内涵,从而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项目的文化质量。2010年10月,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被列为陕西省大遗址保护五大实践模式之一。同年12月,大唐西市被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美国TK亚洲古物公司总裁迈克在参观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后表示:“真没想到大唐西市博物馆是一家由民营企业兴建的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藏品一流,是全世界设计最好、最能体现现代遗址保护与文化展示理念、最人性化的博物馆之一。”
二、发挥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创新多元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运营模式
大唐西市公司发挥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的优势,在精心建设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的同时,围绕遗址类文物做文章,先后开发了丝绸之路风情街、国际古玩城,精品百货超市、艺术馆、电影城、国际展览馆、人文古韵住宅等多种业态,形成集旅游、会展、影视、展览、娱乐休闲、文化艺术品交易、民俗文化展示、艺术交流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产业格局,将西市的历史与文化转化为人们可以“感受、消费、体验”的文化产品,走上了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路子。
两年多来,大唐西市利用大唐西市博物馆、金市广场、大唐西市艺术馆和国际展览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开展了各类文物展、书画展、摄影展、丝路风情演出等经常性的展览展示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民企承办”会展经济的新路子。特别是每年一届的由国家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主办的“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西部12省区的近200家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先后在大唐西市进行展演、展示和交流。这项盛会已成为陕西省首次由民营企业承办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也是西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亮点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
大唐西市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景观、一个旅游热点和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区,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展示和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能够安排近三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能给国家和地方贡献五到六亿元的税收。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视察大唐西市时表示,“大唐西市的建成至少使来西安的游客多逗留半天到一天”。仅此一项,大唐西市每年就可为西安带来旅游业相关收益约六个亿。
三、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创造的收益,带动公益性的文化项目开发
大唐西市通过直接保护文化遗址提升文物的社会价值,又通过多元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之后则以服务民生为导向,开展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和休闲活动,为区域公共文化事业贡献力量,既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反过来为其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唐西市公司结合现代社会消费特点,集合多元化的丰富商业形态,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起西安最成功的城市综合体之一。其中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已成为外地来陕游客了解西安历史的重要景点。近万平方米的金市广场已成为周边市民晨练休闲、自娱自乐的优选之地。从2010年春节起,大唐西市每年投资2000多万元举办一系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已成功举办的两届 “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使这一品牌跻身国内三大庙会品牌行列,总计接待游客228万人次,为老百姓度过年味浓郁的春节提供了一个好去处,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说:“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将公益性质的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大唐西市的每一个空间,吸引更多的中外客人来陕西、来西安观光旅游,让更多的客人把大唐西市作为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旅游观光的目的地和平台,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大唐西市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的发展,为全国民营文化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和谐共赢创造了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样本。
四、对大唐西市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思考
1、大唐西市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探索,显现出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潜力和前景,丰富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从大唐西市实现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共赢的实践看,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极具现实的可行性。大唐西市的模式可以复制,可以在全国推广,可以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种经验的借鉴。在实践中,对民营文化企业只要引导得当,扶持有度,完全可以让他们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政府对能够通过文化产业大发展自觉为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作贡献的民营企业应予以必要的扶持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具备资源、创意、人才、政策、资金五大要素。其中,有三大要素需要政府来调控。首先是政策;其次是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应该一视同仁地来进行合理配置;第三是资金,文化产业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在培育期和发展期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从资金和融资方面予以扶持。政府对于不同的文化产业,要有不同的支持办法和扶持政策。比如,对处于发展期和成长期的民营文化产业项目,可以考虑在用地和城市配套费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在文化产业项目的初始阶段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要建立扶持民营文化产业和大型会展活动的长效机制,建立起一套评价、认证体系,通过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民营企业的具体操作,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之长期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基地化,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使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落到实处。
3、民营文化企业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也要开拓发展思路,创新商业模式,发掘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企业是市场主体,要向开拓市场要效益,在市场的发展中提高自身素质,壮大企业实力。要向管理创新要效益,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通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市场份额。要向技术创新要效益,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承担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政府提供税收的经济责任,更要承担起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扶贫济困、热心公益特别是创造就业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社会责任,使企业始终保持良性发展的态势。
xuanxuan5218- 帖子数 : 4150
注册日期 : 14-09-1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