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媒体人解读:老廖和他的“北京校长印象”
教育媒体人解读:老廖和他的“北京校长印象”
媒体人老廖和他的“北京校长印象”
“老廖”,这个名号在北京教育圈尤其是北京中小学校长圈和北京教育媒体圈有一些影响。他的本名是廖厚才,有趣的是,很多圈内人包括有的校长只知道“老廖“而不知道“廖厚才”为何许人也。老廖这个号已经被叫了快20年了,叫着叫着,当年的小伙子今天真的要老了,“老廖”已显得名副其实。
在北京媒体界混迹多年,老廖留下了一道印记,这便是他撰写的《校长印象》专题。这道印记影响了老廖的自我评价系统,回忆15年的媒体生涯,他经常说,“我主要写了北京校长印象”;虽然老廖的文字看家本领是诗歌散文,是曾经令媒体同行颇为欣赏的教育新闻报道作品,然而《校长印象》的文字对他来说更具职业的关联度。《校长印象》的文字也影响了北京的校长尤其是名校长们,现在,北京名校长们只要搜索自己的名字加上“校长”二字,一般都能在百度首页找到老廖写作的有关该校长的文字;如果搜索名校长的名字再加上“校长印象”四个字,在百度首页找到老廖写作的关于该校长印象的文字就更加容易。事实上,“校长印象”“北京校长印象”“北京中小学校长印象”几乎已成了老廖专有的关键汉字,在网上搜索这些汉字,你会发现搜索的信息基本上都出自老廖的文字。难怪一位中学名校长开玩笑说:“看来我是逃不过老廖的魔掌了!”
据老廖回忆,他写作校长印象的想法发轫于2006年的某一个晚上。那晚,还在北京晨报负责教育新闻板块的他突然想写一写北京的校长群体。他采用的是最简便的办法,即每人只写一段,三五百字,行文采用综述的方式。写完随即以“晨报老廖”之名挂在他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aoliao)上,没想到引起的反响还真不小。“吾侪以文为生,受到的激励不小。”老廖说,“于是我决定坚持把校长印象栏目写下去。”
然而,每位校长的区区几百字越来越困扰于他。
老廖说,其一,《校长印象》的遣词造句他不能停留在小学生阶段描写人物动辄用“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这样的水平上,要显得“有点儿水平”并不易;其二,从2002年起,他就脱离了一线采访做了部门主任,在新闻现场接触校长越来越少,只能创设条件与校长们见面接触或“道听途说”;其三,他在与校长们聊天时不习惯或是不愿意用笔记或录音笔之类的辅助设备,担心那样做就太像采访了,只能不经意间“察言观色”,最后把过滤的片言只语记在脑子里。“而我的记忆日渐衰退,记下的并不多。”老廖感叹道,他说自己更不能借助于网路取材,套用成龙的广告词:他写作用的是“真功夫”。“好几次我想放弃写作,但我终究是‘卖文字的’,不写这些关注度高的东西我的职业价值就得打折扣。于是我咬牙将写作校长印象坚持了下来。”老廖说。
让老廖欣慰的是,即使现在看前几年的校长印象,那些文字还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一些非官方机构年度评选校长,其“入选理由”大部分也是借用了他的原创文字。网上搜索“校长印象”,发现它们已散布在诸多大小网站。
关于校长印象的文字,老廖有几点特别说明,其一,这只是一家之言,并非官方定论。写作前未向校长们说明,仅凭“印象”写作,写完后也不会告知校长。其二,各位校长的排名未分先后。其三,他不认为自己的文字有诸多溢美之词,比起有些教育专版所谓的报告文学体或散文诗体,老廖认为自己的综述是相当客观的。其四,因对于校长们了解的程度不一,最终造成了文字数量不一的状况,他也特地向见报文字量过少的校长们致歉,也希望今后有机会加深了解。
老廖坦言,对于校长印象的文字,他还是有集结出版的冲动的。但不知究竟何时才真的冲动起来,“当然如果真有必要,我还是愿意随时将冲动付诸行动的。”(文/德宏观教)
相关链接:关于老廖
廖厚才,人称老廖,知名媒体人和教育策划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浪2011年度微博风尚教育媒体人北京唯一入选记者。新浪博客访问量470万,新浪微博粉丝7万,腾讯微博粉丝10万。老廖撰写的“校长印象”在校长和家长中具有较大影响。长期致力于媒体危机公关与教育品牌推广的研究和实践,自2006年以来持续受邀为海淀、西城、朝阳等区县教委举办的校长培训班做媒体危机公关与教育品牌推广的专题讲座,多次在高校和京外做相关讲座。
“老廖”,这个名号在北京教育圈尤其是北京中小学校长圈和北京教育媒体圈有一些影响。他的本名是廖厚才,有趣的是,很多圈内人包括有的校长只知道“老廖“而不知道“廖厚才”为何许人也。老廖这个号已经被叫了快20年了,叫着叫着,当年的小伙子今天真的要老了,“老廖”已显得名副其实。
在北京媒体界混迹多年,老廖留下了一道印记,这便是他撰写的《校长印象》专题。这道印记影响了老廖的自我评价系统,回忆15年的媒体生涯,他经常说,“我主要写了北京校长印象”;虽然老廖的文字看家本领是诗歌散文,是曾经令媒体同行颇为欣赏的教育新闻报道作品,然而《校长印象》的文字对他来说更具职业的关联度。《校长印象》的文字也影响了北京的校长尤其是名校长们,现在,北京名校长们只要搜索自己的名字加上“校长”二字,一般都能在百度首页找到老廖写作的有关该校长的文字;如果搜索名校长的名字再加上“校长印象”四个字,在百度首页找到老廖写作的关于该校长印象的文字就更加容易。事实上,“校长印象”“北京校长印象”“北京中小学校长印象”几乎已成了老廖专有的关键汉字,在网上搜索这些汉字,你会发现搜索的信息基本上都出自老廖的文字。难怪一位中学名校长开玩笑说:“看来我是逃不过老廖的魔掌了!”
据老廖回忆,他写作校长印象的想法发轫于2006年的某一个晚上。那晚,还在北京晨报负责教育新闻板块的他突然想写一写北京的校长群体。他采用的是最简便的办法,即每人只写一段,三五百字,行文采用综述的方式。写完随即以“晨报老廖”之名挂在他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aoliao)上,没想到引起的反响还真不小。“吾侪以文为生,受到的激励不小。”老廖说,“于是我决定坚持把校长印象栏目写下去。”
然而,每位校长的区区几百字越来越困扰于他。
老廖说,其一,《校长印象》的遣词造句他不能停留在小学生阶段描写人物动辄用“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这样的水平上,要显得“有点儿水平”并不易;其二,从2002年起,他就脱离了一线采访做了部门主任,在新闻现场接触校长越来越少,只能创设条件与校长们见面接触或“道听途说”;其三,他在与校长们聊天时不习惯或是不愿意用笔记或录音笔之类的辅助设备,担心那样做就太像采访了,只能不经意间“察言观色”,最后把过滤的片言只语记在脑子里。“而我的记忆日渐衰退,记下的并不多。”老廖感叹道,他说自己更不能借助于网路取材,套用成龙的广告词:他写作用的是“真功夫”。“好几次我想放弃写作,但我终究是‘卖文字的’,不写这些关注度高的东西我的职业价值就得打折扣。于是我咬牙将写作校长印象坚持了下来。”老廖说。
让老廖欣慰的是,即使现在看前几年的校长印象,那些文字还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一些非官方机构年度评选校长,其“入选理由”大部分也是借用了他的原创文字。网上搜索“校长印象”,发现它们已散布在诸多大小网站。
关于校长印象的文字,老廖有几点特别说明,其一,这只是一家之言,并非官方定论。写作前未向校长们说明,仅凭“印象”写作,写完后也不会告知校长。其二,各位校长的排名未分先后。其三,他不认为自己的文字有诸多溢美之词,比起有些教育专版所谓的报告文学体或散文诗体,老廖认为自己的综述是相当客观的。其四,因对于校长们了解的程度不一,最终造成了文字数量不一的状况,他也特地向见报文字量过少的校长们致歉,也希望今后有机会加深了解。
老廖坦言,对于校长印象的文字,他还是有集结出版的冲动的。但不知究竟何时才真的冲动起来,“当然如果真有必要,我还是愿意随时将冲动付诸行动的。”(文/德宏观教)
相关链接:关于老廖
廖厚才,人称老廖,知名媒体人和教育策划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浪2011年度微博风尚教育媒体人北京唯一入选记者。新浪博客访问量470万,新浪微博粉丝7万,腾讯微博粉丝10万。老廖撰写的“校长印象”在校长和家长中具有较大影响。长期致力于媒体危机公关与教育品牌推广的研究和实践,自2006年以来持续受邀为海淀、西城、朝阳等区县教委举办的校长培训班做媒体危机公关与教育品牌推广的专题讲座,多次在高校和京外做相关讲座。
随风而去- 帖子数 : 5157
注册日期 : 12-06-2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