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财行:浅论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及优化
中星财行:浅论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及优化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一个被定位于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在企业信息化、供应链信息化和ERP普及推广的时代,它通常会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展开,通过核心企业注入大型制造企业的ERP 或商品流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而展开,由于核心企业具有高等级的信用优势,又能依托信息化整合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这样就能为链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融资和供应链物流综合服务。当前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主要是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设计,也就是说,在B2B交易中,银行供应链融资产品至少要求B2B之间有一端是高信用等级的大企业,或者一端有增信保障,我们把这种特色简称为“一头沉”的情况;对于供应链尚未实现信息化的情况,银行会有更多附加的融资条件和风控要求,这样会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继续隔离在银行风控体系之外,让供应链融资的普惠原则难以施展,这是当前银行产品的局限。
在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寄希望于产业电商平台的发展和普及,在行业性的互联网供应链平台上,希望可以汇总整个行业的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平台的集约效力实现整个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四流合一”、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的产业互联网集约化的解决供应链上的中小型企业实力弱和资信水平低下的状况,通过行业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改善现有的供应链上每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将原先企业间单个不可控制的信用危机转化为整个供应链或行业性平台上的一个整体的、可控的风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数据的风控。互联网时代,既可以将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视野扩大到产业供应链的上下游范畴,也可以扩大到更广阔的行业性供应链集合的范畴,这就是供应链平台化的全新视野。在供应链平台化的视野内,中小企业因为满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四流合一、真实贸易背景透明化、融资自偿性和封闭性”等诸多特点而具有交易信用,由此让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去担保化的“流动资金融资信用”。这样就可以突破原本旧的金融机构的传统授信模式,从而不仅加宽银行渠道,还能更加有力的控制信贷危机的产生,从而解决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中“融资难”的问题。
在产业互联网和B2B供应链电商平台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保障供应链融资产品与供应链平台之间每个环节都可以完美结合,如何将现有供应链金融产品之间相互的组合优化和产品运营流程实施优化在B2B供应链金融平台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下面几个工作原则在平台设计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对继银行产品之外,设计新的融资产品并促进用户对产品的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中星财行将简单介绍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及优化:
1.1、银行产品优化亟需产融结合的创新
行业性的互联网平台可以达成银行、企业还有物流等服务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补,甚至可以凝聚行业性的供应链运营生态圈于平台之上,从而可以便捷获取整个行业的大数据,因此可以大幅减少成本的支出,最终达到双赢多赢。因此,银行、互联网平台方、平台生态圈内的多方分工与协作是保证供应链金融适应市场需要和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
1.2、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基本融资产品的研究和“互联网+”的优化
银行给予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内容,在日常实际的操作的时候,银行会看信贷风险的特点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原则上,银行融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存货融资、应收帐款类融资、应付账款或称预付款类融资。
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针对这种融资产品,风控的基本要求是:设定由银行监管的户头,而且在供销合同签定的时候必须约定,在债务方支付货款时应将支付款打入这个账户,而不可以进行别的方法付款。在这样的融资产品操作的步骤里,银行就要着重考察债务支付方的付款信誉,有没有超期付款的不信誉记录;确认应收款是真实的;并且还必须要对回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上述的要求,产品购买者通常是要经过银行的资信评估,并且被确认具有资格的企业。融资企业才能够得到企业所需融资。除此,银行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有的时候还要企业给出付款承诺书、以及应收账款证明等保障文件。很显然,在线下收集这样的信息将具备相当的风险,而在供应链平台上,信息和数据将会因为完整和透明,使得应收账款融资的风控更加容易实现。
存货类融资产品。针对这类融资,风险控制银行通常会进行以下操作:为了保证所抵押的货物可以受到银行的实时监控,第一就要针对银行、购-货方、销货方这三方,进行交易货物的存放以及运输等问题的商议和约定,而且还要在特殊时候进行第四方合作,利用第四方合作的参考意见。这个方式是有区别于应收账款类的融资产品的,因为银行这时可以降低对对方的资信评估要求,只需要把监控的重点放在货物上,这就是存货类融资产品通常的操作方法。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智能化的仓储物流网络可以实现仓储货物的平台化监管,可以极大的提高此类融资产品的服务范畴和运营效率。
预付款类融资产品。预付款类融资产品相对于上一种融资模式它的所属权是相当的清晰直观的,正是这种模式下货物是直接从销货的一方直达购买的一方。 针对这类的融资,进行风险控制的银行其相应举措如下:银行、采购方、销售方、而且还有监管方比如第三方物流,需要共同签订合同,确切的注明货物的交付时间,银行通过信贷的方法来协助采购方面给予购买的款项,在采购方支付足够的额度来还给银行贷款和利息之前货物的归属权依然是银行的。但是由于这个方案的核心是质押货物,所以在这样的融资方案下根本无需去对采购方的资信进行评估,但是银行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就会让核心企业,比如销售方来承担质押余额部分的回购责任,这就是这类融资银行的操作特点。可以预见在供应链平台化的基础上,由于敏捷供应链的存在,尤其是C2M这种以销定产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尤其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的兴起,这样的融资产品的风控约束将大大解放,从而爆发巨大的适应性。
1. 3、大数据风控和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优化组合与创新
银行对供应链中融资产品的设计和定位和全部供应链的金融风险是紧密匹配的,银行为了提高授信的安全性,这些产品的前提条件就是希望供应链运营处于融资产品约定的理想状态中,其实就是要求资金在相对封闭和安全的环境中运转,而这种相对安全和封闭的环境还必须对银行呈现可靠、真实、可视的特点,而这正是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平台的优势;供应链上融资企业依托的平台越强大、平台的大数据越有效、越透明、越可靠,就拥有越高的信用等级,而且有违规的现象产生的话,也可以实现平台上的秒杀。这样,平台上的企业就可以拥有越高的融资信用,就可以在平台化的封闭环境内随时获得融资来提高自身资产的流动性,并通过高速的资金周转率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能更快更好的用销售利润来归还所贷款的资金,由于供应链平台可以集成整个行业生态,大数据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真实运营状况,资金的授信、增信、贷款、用款、风控、处罚、偿付也是封闭在整个行业性的产业供应链闭环生态圈内,这样就可以解除融资链条必须“一头沉”的约束,由此极大的扩大了融资服务的客户范畴。而且在银行看来,通过供应链平台不仅可以一次性获得大量的可靠可信客户,而且贷款使用过程可以监管,回款可以得到保证,平台化的融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从而实现银行和平台方的双赢甚至生态性的多方共赢的局面。因此,大数据风控和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组合创新将是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创新主流。
在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寄希望于产业电商平台的发展和普及,在行业性的互联网供应链平台上,希望可以汇总整个行业的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平台的集约效力实现整个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四流合一”、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的产业互联网集约化的解决供应链上的中小型企业实力弱和资信水平低下的状况,通过行业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改善现有的供应链上每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将原先企业间单个不可控制的信用危机转化为整个供应链或行业性平台上的一个整体的、可控的风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数据的风控。互联网时代,既可以将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视野扩大到产业供应链的上下游范畴,也可以扩大到更广阔的行业性供应链集合的范畴,这就是供应链平台化的全新视野。在供应链平台化的视野内,中小企业因为满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四流合一、真实贸易背景透明化、融资自偿性和封闭性”等诸多特点而具有交易信用,由此让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去担保化的“流动资金融资信用”。这样就可以突破原本旧的金融机构的传统授信模式,从而不仅加宽银行渠道,还能更加有力的控制信贷危机的产生,从而解决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中“融资难”的问题。
在产业互联网和B2B供应链电商平台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保障供应链融资产品与供应链平台之间每个环节都可以完美结合,如何将现有供应链金融产品之间相互的组合优化和产品运营流程实施优化在B2B供应链金融平台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下面几个工作原则在平台设计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对继银行产品之外,设计新的融资产品并促进用户对产品的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中星财行将简单介绍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及优化:
1.1、银行产品优化亟需产融结合的创新
行业性的互联网平台可以达成银行、企业还有物流等服务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补,甚至可以凝聚行业性的供应链运营生态圈于平台之上,从而可以便捷获取整个行业的大数据,因此可以大幅减少成本的支出,最终达到双赢多赢。因此,银行、互联网平台方、平台生态圈内的多方分工与协作是保证供应链金融适应市场需要和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
1.2、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基本融资产品的研究和“互联网+”的优化
银行给予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内容,在日常实际的操作的时候,银行会看信贷风险的特点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原则上,银行融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存货融资、应收帐款类融资、应付账款或称预付款类融资。
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针对这种融资产品,风控的基本要求是:设定由银行监管的户头,而且在供销合同签定的时候必须约定,在债务方支付货款时应将支付款打入这个账户,而不可以进行别的方法付款。在这样的融资产品操作的步骤里,银行就要着重考察债务支付方的付款信誉,有没有超期付款的不信誉记录;确认应收款是真实的;并且还必须要对回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上述的要求,产品购买者通常是要经过银行的资信评估,并且被确认具有资格的企业。融资企业才能够得到企业所需融资。除此,银行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有的时候还要企业给出付款承诺书、以及应收账款证明等保障文件。很显然,在线下收集这样的信息将具备相当的风险,而在供应链平台上,信息和数据将会因为完整和透明,使得应收账款融资的风控更加容易实现。
存货类融资产品。针对这类融资,风险控制银行通常会进行以下操作:为了保证所抵押的货物可以受到银行的实时监控,第一就要针对银行、购-货方、销货方这三方,进行交易货物的存放以及运输等问题的商议和约定,而且还要在特殊时候进行第四方合作,利用第四方合作的参考意见。这个方式是有区别于应收账款类的融资产品的,因为银行这时可以降低对对方的资信评估要求,只需要把监控的重点放在货物上,这就是存货类融资产品通常的操作方法。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智能化的仓储物流网络可以实现仓储货物的平台化监管,可以极大的提高此类融资产品的服务范畴和运营效率。
预付款类融资产品。预付款类融资产品相对于上一种融资模式它的所属权是相当的清晰直观的,正是这种模式下货物是直接从销货的一方直达购买的一方。 针对这类的融资,进行风险控制的银行其相应举措如下:银行、采购方、销售方、而且还有监管方比如第三方物流,需要共同签订合同,确切的注明货物的交付时间,银行通过信贷的方法来协助采购方面给予购买的款项,在采购方支付足够的额度来还给银行贷款和利息之前货物的归属权依然是银行的。但是由于这个方案的核心是质押货物,所以在这样的融资方案下根本无需去对采购方的资信进行评估,但是银行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就会让核心企业,比如销售方来承担质押余额部分的回购责任,这就是这类融资银行的操作特点。可以预见在供应链平台化的基础上,由于敏捷供应链的存在,尤其是C2M这种以销定产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尤其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的兴起,这样的融资产品的风控约束将大大解放,从而爆发巨大的适应性。
1. 3、大数据风控和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优化组合与创新
银行对供应链中融资产品的设计和定位和全部供应链的金融风险是紧密匹配的,银行为了提高授信的安全性,这些产品的前提条件就是希望供应链运营处于融资产品约定的理想状态中,其实就是要求资金在相对封闭和安全的环境中运转,而这种相对安全和封闭的环境还必须对银行呈现可靠、真实、可视的特点,而这正是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平台的优势;供应链上融资企业依托的平台越强大、平台的大数据越有效、越透明、越可靠,就拥有越高的信用等级,而且有违规的现象产生的话,也可以实现平台上的秒杀。这样,平台上的企业就可以拥有越高的融资信用,就可以在平台化的封闭环境内随时获得融资来提高自身资产的流动性,并通过高速的资金周转率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能更快更好的用销售利润来归还所贷款的资金,由于供应链平台可以集成整个行业生态,大数据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真实运营状况,资金的授信、增信、贷款、用款、风控、处罚、偿付也是封闭在整个行业性的产业供应链闭环生态圈内,这样就可以解除融资链条必须“一头沉”的约束,由此极大的扩大了融资服务的客户范畴。而且在银行看来,通过供应链平台不仅可以一次性获得大量的可靠可信客户,而且贷款使用过程可以监管,回款可以得到保证,平台化的融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从而实现银行和平台方的双赢甚至生态性的多方共赢的局面。因此,大数据风控和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组合创新将是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创新主流。
yongbuyanbai2- 帖子数 : 5201
注册日期 : 13-08-2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