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记永年县施庄村支书单付军
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记永年县施庄村支书单付军
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记河北省永年县施庄村党支部书 记单付军
历经磨练,铸就共 产 党人高尚品格
在施庄村,要想在办公室见到单付军很难,因为他总是忙在第一线:哪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虽瘦,眉宇间凝聚着几分坚毅,当提及施庄村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时,他说:“都是伙计们拧成一股劲儿干来的,没有伙计们的合作和党员们的支持,我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而对于同龄人来说,单付军又是幸运的。他1969年应征入伍,当上了装甲兵,一干就是六年,应征入伍第二年入了党。现在回忆起在部队的日子,仍很感慨:“在部队六年的生活,是我一生事业的基础。”
1975年,单付军退伍后就担任了大队党 支部副书 记兼管委会主任,现在的单付军仍十分怀念与大队支书马培玉搭档的日子,他脾气耿直,马培玉心胸坦荡,两人在工作中配合默契。无论是农业学大寨,还是农田水利建设,搞育种,搞副业,施庄村的工作在整个永年县是响当当的。当时,凭生产工值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个村的经济状况,施庄村的工值由五毛、八毛、一元、一元五角、一元八角一直往上长,让四周乡村刮目相看。老支书去世后。单付军又投身于搞车队,干包装,最后把目光锁定在标准件生产经营上。
单付军的做人品格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得镇领导信任,他们决定请单付军担任党支部书 记。
临危受命,塑造“两委”干部良好形象
单付军于1999年3月6日上任,很快组成了“两委”班 子。新班子里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年轻化,平均年龄只有42岁,而且复员军人多。
刚上任,单付军真切感受到了工作局面的艰难:村里欠债达几千万元,工业摊点瘫痪,群众负担较重。再看村财务,帐面上只有1300元!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单付军和同事们把工作的立足点定在了取信于民上,必须重新树起党支部在施庄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村委会的一部高档车、两部中档车和一部普通车卖掉,换回了几十万元,然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公款私用、久借不还的问题。
新班子开始为群众办实事。原来村中街道泥水积淤,影响群众出行,他们开始大力清理街道,后来又开始打井配套,投入60万元,打井配套17眼,投资18万元上了4台变压器,改造村中的低压线路,安装了现代化供水设备。现在村里用水,全部实行全自动化电脑控制,解决了群众的用水用电难题,一桩桩、一件件实事,群众是看在眼里的。
为民致富,打造科技增收致富平台
施庄有耕地3260亩,过来一直按传统的方式种植,结果费力不增效。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含量,1999年秋天,单付军专门邀请省科技兴农办、河北农大和省农科院的十几位专家教授莅临施庄,在专家的指导下,引进“河农2552”、“河农859”两个小麦优良品种,3200亩麦田建成优质小麦繁种基地,村里向农民提供一系列服务,收获后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帮助农民销售麦种。这年在全县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施庄村小麦亩产量达到了900斤以上,全村增收45万元。麦子收到家,农民喜洋洋。
2000年,单付军从有关方面获悉,大棚蜜瓜可以在本地种植,而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他对海南、上海、山东及我省其它地区种植基地进行调查后,7次请中国瓜类研究协会的专家到村论证,随后发动村民向荒沙滩宣战。村里统一规划占地、专家坐阵指挥建棚,启动资金由村帮助农民贷款220万元,建成了总投资306万元、占地200亩的钢支架、无立柱高标准日光温室183栋,全部引种了兰翠、黄皮大王、金宝等伊丽莎白系列,成为目前冀南最大的蜜瓜种植基地。
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并使村民获利单付军不辞辛劳,建棚时,单付军每天清晨6点就赶到建棚现场,并亲自到石家庄、保定为群众购买草苫、棚膜。在蜜瓜育苗阶段,由于33天无日照,单付军寝食不安,大年初三,当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热闹气氛时,他却北上保定、献县请教专家去了。整天奔波,嘴上起了泡。2001年4月,他在办事的路上发生车祸,到医院简单包扎后,第二天就上了班。为了帮助农民把瓜卖个好价钱,他在村里成立了“绿地宝”无公害鲜果蔬菜公司,专门为农民信息导航和产销架桥,每棚不仅获得经济效益4000元左右,还登上了全国无公害果蔬红榜,乐得瓜农们合不拢嘴。
引资上项,建设现代化新施庄
施庄村的优势是靠近城区,交通便利,适宜于搞市场开发和商品集散。单付军关键时刻及时抓住了“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这个项目。
批发市场,位于东环路南段东侧,总占地200亩,争到这个项目,需先把地征下来,征地需资金150万元。当时村财务上没有这么多钱,贷款又不好贷,怎么办?单付军依靠自己常年的经商信誉,四处拆借资金。搞一个大的批发市场,一期工程4200万元,总投资需1.2亿元,资金从哪儿来?单付军相信家有梧桐树,可以引来金凤凰,批发市场的区位优势吸引着八方客商,他们踊跃前来提前“买 断门市”,有一户一下子就买 断20间,投入资金达400万元。资金有了,“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正常启动,而且此项目被列为市、县重点项目。市场年交易额30亿元,集体年收入400万元。
除了建市场,新班子还顺应潮流,大力支持村内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为他们开绿灯搞服务。在村外荒沙滩上开发了3个占地100亩的工业区,吸纳村内210多家企业进区规模化经营,为企业提供厂址及水电服务,鼓励他们在创富的同时,带动闲散劳力就业。
友谊街东延工程是县城十大工程建设之一,拆迁工作涉及212户,其中128户群众需要搬迁,祖祖辈辈在此居住的群众怎么也想不通。自2002年7月28日拆迁工作打响后,单付军率“两委”干部挨门挨户做工作,边讲村发展规划,边依据政策进行评估,对群众进行补偿,干部们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受了不少委屈,工作终于做了下来,不但群众无上 访,而且没向上级要一分钱。仅此举又为群众增加商业门面1400米,增加商户300多户。
村办公益,把决策权交给群众
村里有了一定积累,财务如何管理?对此单付军的态度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于是,村中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村中凡为群众办公益事业,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重大财务活动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近年村里决定投资建设的建校、修路、建市场等10多个建筑项目均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村里委托相关职能部们的专业人员代理招标,又聘请市建筑工程招标办人员监督,他们结合党员和群众代表把共同制定的标底引入招投标法律程序,既把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又保证了施工质量不出问题,对此群众拍手称好。
村务公开是农村工作中一场革命。实事求是地向村民公开,可以和谐干群关系,提高村民参政议政的自觉性,施庄村党支部把公开的项目内容由七公开上升为十二公开,并为群众设立了“回音壁”、“问事室”。除此以外,村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村“两委”每月将财务收支情况向村民代表述职,接受村民质询,并邀请县审计局来村进行财务审计。
在村务的管理上,单付军反对铺张浪费,主张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他规定村里有一部轿车和两台客货两用车,即使跑市场繁忙,汽车的汽油费每年不能超过1万元。
为了施庄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单付军自家的厂子因他的工作重点转移而蒙受几十万元的损失,单付军与笔者谈施庄村的未来时说:“未来的施庄村不仅人人有活干,而且人人要有高素质,我们要向南街村和华西村学习,把施庄村建设成为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记河北省永年县施庄村党支部书 记单付军
历经磨练,铸就共 产 党人高尚品格
在施庄村,要想在办公室见到单付军很难,因为他总是忙在第一线:哪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虽瘦,眉宇间凝聚着几分坚毅,当提及施庄村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时,他说:“都是伙计们拧成一股劲儿干来的,没有伙计们的合作和党员们的支持,我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而对于同龄人来说,单付军又是幸运的。他1969年应征入伍,当上了装甲兵,一干就是六年,应征入伍第二年入了党。现在回忆起在部队的日子,仍很感慨:“在部队六年的生活,是我一生事业的基础。”
1975年,单付军退伍后就担任了大队党 支部副书 记兼管委会主任,现在的单付军仍十分怀念与大队支书马培玉搭档的日子,他脾气耿直,马培玉心胸坦荡,两人在工作中配合默契。无论是农业学大寨,还是农田水利建设,搞育种,搞副业,施庄村的工作在整个永年县是响当当的。当时,凭生产工值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个村的经济状况,施庄村的工值由五毛、八毛、一元、一元五角、一元八角一直往上长,让四周乡村刮目相看。老支书去世后。单付军又投身于搞车队,干包装,最后把目光锁定在标准件生产经营上。
单付军的做人品格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得镇领导信任,他们决定请单付军担任党支部书 记。
临危受命,塑造“两委”干部良好形象
单付军于1999年3月6日上任,很快组成了“两委”班 子。新班子里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年轻化,平均年龄只有42岁,而且复员军人多。
刚上任,单付军真切感受到了工作局面的艰难:村里欠债达几千万元,工业摊点瘫痪,群众负担较重。再看村财务,帐面上只有1300元!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单付军和同事们把工作的立足点定在了取信于民上,必须重新树起党支部在施庄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村委会的一部高档车、两部中档车和一部普通车卖掉,换回了几十万元,然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公款私用、久借不还的问题。
新班子开始为群众办实事。原来村中街道泥水积淤,影响群众出行,他们开始大力清理街道,后来又开始打井配套,投入60万元,打井配套17眼,投资18万元上了4台变压器,改造村中的低压线路,安装了现代化供水设备。现在村里用水,全部实行全自动化电脑控制,解决了群众的用水用电难题,一桩桩、一件件实事,群众是看在眼里的。
为民致富,打造科技增收致富平台
施庄有耕地3260亩,过来一直按传统的方式种植,结果费力不增效。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含量,1999年秋天,单付军专门邀请省科技兴农办、河北农大和省农科院的十几位专家教授莅临施庄,在专家的指导下,引进“河农2552”、“河农859”两个小麦优良品种,3200亩麦田建成优质小麦繁种基地,村里向农民提供一系列服务,收获后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帮助农民销售麦种。这年在全县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施庄村小麦亩产量达到了900斤以上,全村增收45万元。麦子收到家,农民喜洋洋。
2000年,单付军从有关方面获悉,大棚蜜瓜可以在本地种植,而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他对海南、上海、山东及我省其它地区种植基地进行调查后,7次请中国瓜类研究协会的专家到村论证,随后发动村民向荒沙滩宣战。村里统一规划占地、专家坐阵指挥建棚,启动资金由村帮助农民贷款220万元,建成了总投资306万元、占地200亩的钢支架、无立柱高标准日光温室183栋,全部引种了兰翠、黄皮大王、金宝等伊丽莎白系列,成为目前冀南最大的蜜瓜种植基地。
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并使村民获利单付军不辞辛劳,建棚时,单付军每天清晨6点就赶到建棚现场,并亲自到石家庄、保定为群众购买草苫、棚膜。在蜜瓜育苗阶段,由于33天无日照,单付军寝食不安,大年初三,当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热闹气氛时,他却北上保定、献县请教专家去了。整天奔波,嘴上起了泡。2001年4月,他在办事的路上发生车祸,到医院简单包扎后,第二天就上了班。为了帮助农民把瓜卖个好价钱,他在村里成立了“绿地宝”无公害鲜果蔬菜公司,专门为农民信息导航和产销架桥,每棚不仅获得经济效益4000元左右,还登上了全国无公害果蔬红榜,乐得瓜农们合不拢嘴。
引资上项,建设现代化新施庄
施庄村的优势是靠近城区,交通便利,适宜于搞市场开发和商品集散。单付军关键时刻及时抓住了“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这个项目。
批发市场,位于东环路南段东侧,总占地200亩,争到这个项目,需先把地征下来,征地需资金150万元。当时村财务上没有这么多钱,贷款又不好贷,怎么办?单付军依靠自己常年的经商信誉,四处拆借资金。搞一个大的批发市场,一期工程4200万元,总投资需1.2亿元,资金从哪儿来?单付军相信家有梧桐树,可以引来金凤凰,批发市场的区位优势吸引着八方客商,他们踊跃前来提前“买 断门市”,有一户一下子就买 断20间,投入资金达400万元。资金有了,“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正常启动,而且此项目被列为市、县重点项目。市场年交易额30亿元,集体年收入400万元。
除了建市场,新班子还顺应潮流,大力支持村内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为他们开绿灯搞服务。在村外荒沙滩上开发了3个占地100亩的工业区,吸纳村内210多家企业进区规模化经营,为企业提供厂址及水电服务,鼓励他们在创富的同时,带动闲散劳力就业。
友谊街东延工程是县城十大工程建设之一,拆迁工作涉及212户,其中128户群众需要搬迁,祖祖辈辈在此居住的群众怎么也想不通。自2002年7月28日拆迁工作打响后,单付军率“两委”干部挨门挨户做工作,边讲村发展规划,边依据政策进行评估,对群众进行补偿,干部们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受了不少委屈,工作终于做了下来,不但群众无上 访,而且没向上级要一分钱。仅此举又为群众增加商业门面1400米,增加商户300多户。
村办公益,把决策权交给群众
村里有了一定积累,财务如何管理?对此单付军的态度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于是,村中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村中凡为群众办公益事业,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重大财务活动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近年村里决定投资建设的建校、修路、建市场等10多个建筑项目均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村里委托相关职能部们的专业人员代理招标,又聘请市建筑工程招标办人员监督,他们结合党员和群众代表把共同制定的标底引入招投标法律程序,既把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又保证了施工质量不出问题,对此群众拍手称好。
村务公开是农村工作中一场革命。实事求是地向村民公开,可以和谐干群关系,提高村民参政议政的自觉性,施庄村党支部把公开的项目内容由七公开上升为十二公开,并为群众设立了“回音壁”、“问事室”。除此以外,村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村“两委”每月将财务收支情况向村民代表述职,接受村民质询,并邀请县审计局来村进行财务审计。
在村务的管理上,单付军反对铺张浪费,主张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他规定村里有一部轿车和两台客货两用车,即使跑市场繁忙,汽车的汽油费每年不能超过1万元。
为了施庄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单付军自家的厂子因他的工作重点转移而蒙受几十万元的损失,单付军与笔者谈施庄村的未来时说:“未来的施庄村不仅人人有活干,而且人人要有高素质,我们要向南街村和华西村学习,把施庄村建设成为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婷婷玉立- 帖子数 : 2225
注册日期 : 14-10-1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