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or“抄创”,关乎格局
“抄袭”or“抄创”,关乎格局
首先要说的是,“抄创”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是借鉴。
天下大多数的文人,或者大多数准备做文人者,其文章或多或少是从古人、死人、名人、别人那里牵取腾挪,本来所谓人脑也好、电脑也罢,都是有输入存储和输出提取的特性,成名的作品间,或多或少都能找出个模仿和因袭的影子。
从中国文字语言的特点上来讲,中国的语言常用字不过数千,常用词汇估计亦不过数万,即便如西方一些语言词汇量浩如烟海,常用词汇亦至多如此,所以语句词汇的重复甚至撞车在所难免。
也难怪,常言所道:“天下文章一大抄”。
无独有偶,关注度颇高的香港电影与美国电影业,也同样有着一段相爱相杀的“抄袭”与“被抄袭”的故事。
先说香港电影中的优秀构思被美国导演“抄袭”的例子:1977香港电影《发钱寒》中"吊钢丝偷宝石"的桥段被1996美国电影《碟中谍》抄袭;昆汀曾坦言1992年拍摄的电影《落水狗》 是“抄”的林岭东1987的作品《龙虎风云》;2008年的美国电影《异度见鬼》翻拍自2002年香港电影《见鬼》;2006年的美国电影《无间道风云》翻拍自2002年香港电影《无间道》;
说到港片抄袭和借鉴Hollywood,就不得不提到一部电影——《家有喜事》,简直是借鉴Hollywood电影的大狂欢:1992家有喜事,借鉴的Hollywood电影的有:《风月俏佳人》、《人鬼情未了》、《剪刀手爱德华》、《终结者》、《闪灵》,当然,这部电影也是绝对是部让你回味无穷的好电影。
除此之外,1986年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借鉴自1965年的美国经典电影《Once a thief》;2005年香港电影《童梦奇缘》借鉴自1988年的美国电影《长大》;1988年香港电影《血玫瑰》借鉴自1988年的美国cult电影《我唾弃你的坟墓》。
电影中好的桥段和经典剧情被互相的学习与借鉴,香港和Hollywood通过这种方式, 完成了一种交流。
的确,在侵犯著作权中的抄袭认定: 是把别人的作品抄来当作自己的作品的一种侵权行为。抄袭的认定条件仅是作品内容的具体表达形式相同。因此,两个作品在具体表达形式上有明显区别的,一般不应认定有抄袭的问题存在,存在的可能是创作上的(借鉴)、(引用)、(融合)的问题,而这些正是创作上允许和客观上必需的。
所以,如何能抄得有创造性,如何能抄出一点名堂,用今天发明的话来讲,就是抄袭与抄创的差别。
古往今来不少大师都是超创的高手。如汉代杨雄的《太玄经》抄创于《易经》;《法言》超创于《论语》;《三国演义》抄创于历代话本;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干脆与果戈里的小说同名;巴尔扎克《高老头》抄创于莎士比亚话剧《李尔王》。他们的抄创出神入化,不是原创胜原创。
我们国家自先秦以下,凡成名写手,十之八九也都是抄创好手。唐人李商隐做诗要在案头准备好大量“备抄”之书;近人周作人亦常径直拿古人文句铺设成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来源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伟大领袖诗词有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从宋人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这一句化来,而石则又是抄创于唐人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好诗,被这样成功地经过两次转手,二番抄创,然而后二者可以自开生面,各有己意,当然算不得抄袭,而是抄创。
古人为何在蒙学阶段有《佩文韵府》、《龙文鞭影》之类?不就是供写作者抄仿借鉴词藻和文句之用?本来著书长恨古人多是凡人之常情,文章乃天下之公,世上有文章便有抄文章。若著文著作娱人娱己,传于天下,那么是否还会介意文章如何被抄?反观抄创者,若作品获得认同,有簇拥,价值超于之前者,是否真需纠结借鉴于何处?“抄袭”or“抄创”就如同辩论赛的论题,很多时候无法单方面去下断语,且看赞人文章写的好,论者常常会用这么一句老话:“无一字无来历”,杜诗韩文,皆是如此。 “抄袭”or“抄创”说到底,不过就是个格局大小的问题。
最后推荐个视频:以下小片有抄创,有原创,有致敬,有调侃,说的也就是上文这点儿事,看不下文字的可以直接点视频,至于它有没有格局,智者见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5NjIzNjUy.html
顺便说下,此文系抄创,借鉴颇多,若有好事者,可一一找寻,喜爱者,拿走随意。
天下大多数的文人,或者大多数准备做文人者,其文章或多或少是从古人、死人、名人、别人那里牵取腾挪,本来所谓人脑也好、电脑也罢,都是有输入存储和输出提取的特性,成名的作品间,或多或少都能找出个模仿和因袭的影子。
从中国文字语言的特点上来讲,中国的语言常用字不过数千,常用词汇估计亦不过数万,即便如西方一些语言词汇量浩如烟海,常用词汇亦至多如此,所以语句词汇的重复甚至撞车在所难免。
也难怪,常言所道:“天下文章一大抄”。
无独有偶,关注度颇高的香港电影与美国电影业,也同样有着一段相爱相杀的“抄袭”与“被抄袭”的故事。
先说香港电影中的优秀构思被美国导演“抄袭”的例子:1977香港电影《发钱寒》中"吊钢丝偷宝石"的桥段被1996美国电影《碟中谍》抄袭;昆汀曾坦言1992年拍摄的电影《落水狗》 是“抄”的林岭东1987的作品《龙虎风云》;2008年的美国电影《异度见鬼》翻拍自2002年香港电影《见鬼》;2006年的美国电影《无间道风云》翻拍自2002年香港电影《无间道》;
说到港片抄袭和借鉴Hollywood,就不得不提到一部电影——《家有喜事》,简直是借鉴Hollywood电影的大狂欢:1992家有喜事,借鉴的Hollywood电影的有:《风月俏佳人》、《人鬼情未了》、《剪刀手爱德华》、《终结者》、《闪灵》,当然,这部电影也是绝对是部让你回味无穷的好电影。
除此之外,1986年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借鉴自1965年的美国经典电影《Once a thief》;2005年香港电影《童梦奇缘》借鉴自1988年的美国电影《长大》;1988年香港电影《血玫瑰》借鉴自1988年的美国cult电影《我唾弃你的坟墓》。
电影中好的桥段和经典剧情被互相的学习与借鉴,香港和Hollywood通过这种方式, 完成了一种交流。
的确,在侵犯著作权中的抄袭认定: 是把别人的作品抄来当作自己的作品的一种侵权行为。抄袭的认定条件仅是作品内容的具体表达形式相同。因此,两个作品在具体表达形式上有明显区别的,一般不应认定有抄袭的问题存在,存在的可能是创作上的(借鉴)、(引用)、(融合)的问题,而这些正是创作上允许和客观上必需的。
所以,如何能抄得有创造性,如何能抄出一点名堂,用今天发明的话来讲,就是抄袭与抄创的差别。
古往今来不少大师都是超创的高手。如汉代杨雄的《太玄经》抄创于《易经》;《法言》超创于《论语》;《三国演义》抄创于历代话本;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干脆与果戈里的小说同名;巴尔扎克《高老头》抄创于莎士比亚话剧《李尔王》。他们的抄创出神入化,不是原创胜原创。
我们国家自先秦以下,凡成名写手,十之八九也都是抄创好手。唐人李商隐做诗要在案头准备好大量“备抄”之书;近人周作人亦常径直拿古人文句铺设成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来源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伟大领袖诗词有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从宋人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这一句化来,而石则又是抄创于唐人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好诗,被这样成功地经过两次转手,二番抄创,然而后二者可以自开生面,各有己意,当然算不得抄袭,而是抄创。
古人为何在蒙学阶段有《佩文韵府》、《龙文鞭影》之类?不就是供写作者抄仿借鉴词藻和文句之用?本来著书长恨古人多是凡人之常情,文章乃天下之公,世上有文章便有抄文章。若著文著作娱人娱己,传于天下,那么是否还会介意文章如何被抄?反观抄创者,若作品获得认同,有簇拥,价值超于之前者,是否真需纠结借鉴于何处?“抄袭”or“抄创”就如同辩论赛的论题,很多时候无法单方面去下断语,且看赞人文章写的好,论者常常会用这么一句老话:“无一字无来历”,杜诗韩文,皆是如此。 “抄袭”or“抄创”说到底,不过就是个格局大小的问题。
最后推荐个视频:以下小片有抄创,有原创,有致敬,有调侃,说的也就是上文这点儿事,看不下文字的可以直接点视频,至于它有没有格局,智者见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5NjIzNjUy.html
顺便说下,此文系抄创,借鉴颇多,若有好事者,可一一找寻,喜爱者,拿走随意。
xuanxuan5218- 帖子数 : 4150
注册日期 : 14-09-1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